其他
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带你了解腾冲国家级非遗项目
6月10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发〔2021〕8号),公布了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0项)。
腾冲玉雕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这将是腾冲继皮影戏(腾冲皮影)、佤族清戏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非遗项目
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快来跟小编了解一下腾冲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吧~
腾冲素有“翡翠城”之美誉,加之经营玉雕已有500余年历史,是久负盛名的翡翠珠宝集散地和玉雕业的发祥地,内涵丰富、功用广泛、工艺精美、文化灿烂,在全国玉雕行业享有一定声誉。
腾冲玉雕始于明代中期,兴于清代。《徐霞客游记》:“又有顾生者,崔之友也,导往碾玉者家,欲碾翠生石印池,杯子……” 清朝中后期至民国初年,腾冲翡翠玉雕也进入了极盛的阶段,产生了许多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光绪《腾越乡土志》记述:“制朝珠、手镯、簪耳、名玩器,琢磨之声彻通衢。居肆成事者数百人,散处村落数千家”,反映了清代的玉石加工盛况。
腾冲玉雕从业者,始终秉承先辈 “务求尽善尽美”的传统,融汇各种风格流派之长,针对每件材料的特性,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工艺有机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玉雕风格,所雕作品构图考究、雕镂精细、线条流畅、结构严谨、造型优美、清新雅致,于细微处见功夫,深受商家和消费者喜爱,成为海内外收藏界的新宠。
相关阅读:
达人视界 | 玉出腾越,出类拔萃 腾冲翡翠之路追本逐源600年
刘家寨的皮影戏是腾冲皮影戏的代表,也是腾冲后期皮影艺术的传承地和流传源头。在100多年的发展演变中,成绩斐然,大大丰富和发展了腾冲本土的文化艺术。
刘永周,腾冲皮影的第四代传人,是腾冲皮影的集大成者。刘永周老人的皮影队伍一直活跃在腾冲这块历来文化积淀厚重的土地上,并且,找到了一种突破瓶颈的方式,虽无力回到其大成之时的光景,却为古老文化的传承找到了另外一种“活着”的方式。
1999年,云南省文化厅正式任命刘永周为“云南省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的称号,目前,他已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
相关阅读:文化腾冲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永周 皮影集大成者
非遗腾冲丨影舞翩跹——腾冲皮影戏
分享丨腾冲皮影:在光和影的结合中被创造了出来的艺术
腾冲皮影:云南少数还“活”着的皮影戏
在腾冲市荷花镇甘蔗寨有一种源自湖北的戏曲,该戏曲于清代咸丰年间传入腾冲,2008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远在明末清初,湖北人基于古老的青阳腔,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戏曲,被称为清戏,又叫湖北高腔,曾流传在襄阳、荆州、黄冈、孝感一带,成为颇具影响的地方剧种。
清雍正以后,随着“乾嘉盛世”的出现,腾冲进入了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时期,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文化流向腾冲汇聚,向缅甸延伸。地处古丝路要冲的甘蔗寨,以它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位置,成为腾越至缅甸南线古道上商旅、马帮、军伍必宿的驿站。过往的商贾军民,给甘蔗寨带来了内地的雅俗文化,其中就有清戏。这样,清戏就在甘蔗寨传播开来,久而久之,逐渐演化为佤族清戏。
清戏是腾冲唯一被列入中国少数民族剧种的地方戏剧,至今仍保留着早期清戏原始古朴的特色。2008年,佤族清戏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剧目故事感人,情节生动,文辞优美,人物性格鲜明;曲调抑扬顿挫,悦耳动听,既善叙事,又善抒情,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被誉为“珍贵的民族剧种”。
相关阅读:
更多非遗链接关注@腾冲文旅 视频号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编 辑:赵庆祝责任编辑:杨雪花审 核:郭云戎
tclywb@sina.com
投稿邮箱采稿预约电话:0875——5139281
猜 你 喜 欢